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数字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自然资源部首批建设的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办发【2022】28号),由上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主管,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旨在大力推进国土空间生态治理全程智治技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水平。
创新中心以暨有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新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以项目市场化运作为支撑,以国土空间生态治理为发力点,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形成良性循环的工程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中心现有固定成员65人,其中: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25人、教授30人、副教授2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人。
创新中心主任:蔡永立 教授,技术委员主任:陈军 院士(中国工程院)、凌文 院士(中国工程院)。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是实现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国土空间生态治理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国土空间生态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更新过程中棕地治理与再利用、矿区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沿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城市化发展与灾害防治和碳中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等。破解这些难题,既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做好生态要素的一体化治理,不断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地区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双重规划”)中明确提出了9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并陆续发布了建设规划。这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土空间生态治理的重要任务和抓手。2020年9月习总书记承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表,2021 年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进“双碳”目标;不仅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快国土空间生态治理速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土的碳中和能力。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内在关系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并不断演化, 形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国土空间生态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整体观和发 展观。传统生态治理通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 精准性和系统性,亟需技术的创新。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数据的快速获取、算力提升、算法改进和智慧决策提供了可 能。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如 利用空天地网技术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国土空间三维动 态表达和智慧决策等。既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库,也开发了一系列共享平台(如 GEE 等),推动并引领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球环境监测和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和建设的力度。2017 年原国土资
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要
求建立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2019
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强调信息化对自然资源业务的全
面支撑。2022 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
进一步夯实我国国土空间数字化的基础,助推国土空间生态治理的数字化水平。
目前,国内开始关注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数字化进程。近年自然资源部推进的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有助于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数字化 提升,但仍面临一些重大问题和技术瓶颈,如:(1)多源异构空间大数据高效采 集、存储与处理能力不足;(2)跨平台、多尺度与多学科信息融合不够;(3)专 业信息模型缺乏,定量化预测预警能力不强;(4)自动迭代与自我更新能力弱等, 制约了国土空间生态治理全程智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为此,我们提出国土空间生态治理从 “智慧生 态”理论到“全程智治”技术到“智慧生态”应用全过程系统框架。